解密“吸血蝙蝠”
上图:(吸血蝙蝠,身体仅有成人拇指那么大)
文/ 唐占辉 图/ Alice C. Hughes
蝙蝠是一类真正能飞行的哺乳动物,由于其独特的夜行性,人们对其了解得很少,甚至对它们“诡秘”的行动非常困惑;因而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都把蝙蝠描绘成一种吸血的魔鬼,即可怕的“吸血鬼”或“吸血蝙蝠”;同时也把它们作为一种邪恶的动物,认为它们会带来不吉利的厄运。
“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吗?
“吸血蝙蝠”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再加上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它们是以包括人在内的很多动物的血为食的动物,还被认为是传播狂犬病等一系列病毒的罪魁祸首,还有某些恐怖电影里很夸张的描绘,使本来名字就听起来很恐怖的动物就变得更恐怖和神秘了。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可怕,它们也并不像电影里出现的那个模样,很多在恐怖电影里出现的那些“吸血蝙蝠”的身影是夸张的,究其原型,其实是以狐蝠这种大型蝙蝠为拍摄对象的。
那么,现实世界中“吸血蝙蝠”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全世界目前只有3种真正意义上的吸血蝙蝠,它们的分布范围也比较窄,仅分布在中美和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它们分别是吸血蝠(Desmodus rotundus)、白翼吸血蝠(Diaemus youngi)和毛腿吸血蝠(Diphylla ecaudata),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叶口蝠科(Phyllostomidae)吸血蝠亚科(Desmodontinae),是蝙蝠乃至陆生脊椎动物中仅有的吸血的成员,整个翼手目的蝙蝠种类有1107种,吸血蝙蝠只有3种,占总数的比例不到0.28%。
蝙蝠家族的“侏儒”
吸血蝙蝠的翼展大约有320—350毫米,身体仅有成人拇指那么大,体重也只有30—40克,比起体重大约1500克的大蝙蝠——狐蝠来说,它们简直太小了。这可以从自然的“法则”去理解,因为大的个体需要很多的食物,一旦食物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它们将面临着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因而以血为食的动物在自然界中一般都是小体型的,比如昆虫、水蛭等。
吸血蝙蝠主要是以一些大型鸟类和家畜如牛、马、猪等的新鲜血液为食,偶尔也会吸人血。吸血蝙蝠很少去“袭击”狗,可能是因为狗能听到较高频率的声音,能觉察到吸血蝙蝠的靠近。当它们到达猎物时,它们一般花费20—30分钟的时间喝足了大约20多毫升的血,这对体重仅有30—35克的蝙蝠来说是相当大的一个数量,因为这相当于其身体重量的60%,如果因吸血过多导致身体太重,它们便不容易起飞。
不一般的捕食
吸血蝙蝠一般栖息在几乎完全黑暗的地方,诸如山洞、树洞等,也有栖息在空的房子里的。它们经常成群地居住在洞穴的顶壁,过着群居的生活,白天潜伏在洞中,直到夜晚才飞出山洞去寻找事物。吸血蝙蝠是通过回声定位、气味和声音等来判断和搜寻其猎食对象的。它们常在距地面1米左右的低空盘旋飞行以搜寻食物,当搜寻到猎物后,它们会小心谨慎地飞到猎物跟前,在上空观察、寻找“下手”的机会。它们多数情况下是寻找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飞落在猎物的身上,也有很多情况是悄悄地落在离猎物不远的地方,接着向猎物逐渐靠近,最后凑近猎物或跳到猎物身上,这个过程猎物会毫无察觉。吸血蝙蝠鼻子的特定部位有一些特殊的热敏感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有效地帮助它们找到猎物皮肤上血液丰富的地方。它们一般选择动物的裸露区或毛、羽稀疏部分,如肛门、外阴部和垂肉等裸露部分,耳朵和颈部以及脚也经常是它们的袭击部位。对于不同的猎物,吸血蝙蝠会选择不同的吸血部位,例如对于牛和马,专咬背部和体侧;遇到猪,专咬腹部;如果是鸟类,则咬腿部。
当选中合适的地方后,它们便迅速地用尖利的上门齿轻轻地刺破皮肤,划出一道浅浅的小口,一般情况下,被刺破的伤口有5毫米左右深,这么小的伤口受害者一般不会感到疼痛,通常不会被惊醒。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包含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其中一种化学物质能阻止血液凝结,使血液从伤口中不断地渗出;另一种化学物质能麻木动物的皮肤并且保持其睡眠状态而不至于醒来。由于猎物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血从伤口不断地流出,动物如果被咬上很多次,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吸血蝙蝠的舌下和两侧有沟,血流沿沟通过,舌可以伸出和慢慢地缩回,从而形成口腔中部分真空,有助于血流入口中;当伤口的血流不止时,它们便开始舔血,而不去吮吸。
吸血蝙蝠具有特殊的胃,其内层组织能迅速地吸收血浆,然后通过循环系统把血浆带到肾,最后通过膀胱被排出。在开始进食的两分钟之内,吸血蝙蝠就能排尿了。它们的尿液非常的淡,这不足为奇,因为尿液主要是来自于血液的血浆。血浆包含很少的营养价值,但是却大大增加了吸血蝙蝠的体重,因此,吸血蝙蝠利用快速的代谢方式将其尽快的排出体外。吸血蝙蝠有非常长的前臂,当它们准备起飞的时候,它们会接近地面蹲伏,通过收缩胸部肌肉,向空中“抛掷”自己,同时前臂提供了额外的杠杆作用,这有助于起飞。吸血蝙蝠外出捕食一般2个小时左右,完成捕食任务以后就回到栖息地享受饱餐后的“惬意”。
上图:(吸血蝙蝠及研究吸血蝙蝠的Alice C. Hughes 博士)
向同伴“借”食
由于它们特殊的食性,吸血蝙蝠每天晚上都能吸到血是相当不容易的,据科学调查,每天晚上它们有7%的几率吸不到血,也就是每25天可能有一个晚上因吸不到血而饿肚子,而对于幼小的吸血蝙蝠来说,2个星期将可能有一个晚上吸不到血,而如果有连续2个晚上它们吸不到血的话,它们将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奇异的是,“可怕”的吸血蝙蝠进化出十分引人注目的“利它行为”:它们集群生活在一起,如果某个成员当天晚上没有吸到血,它会向它的同伴“借用”食物,通常,它的同伴会把自己吸的血吐出来分给这个没有吸到血的朋友,这种“善良”的互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它们这个种群的延续。
吸血蝙蝠并不可怕
任何静止的温血动物都可能受到吸血蝙蝠的袭击,有时吸血蝙蝠也“袭击”熟睡的人,在夏季的夜晚,打开门窗在屋里熟睡的人或在室外露宿的人,很可能也被它们伤害过,虽然它们吸的血液量对于人来说,是极其少的,但被咬后流血可能暂时止不住,这也是有一定危险的。然而,真正的危险是疾病的传染,例如它在吸取动物血液时,能够传播马的锥虫病;在咬伤人和家畜时,则最易传染狂犬病。很多农场的牲畜被吸血蝙蝠“袭击”和伤害的事情时有发生,此外,墨西哥地区关于吸血蝙蝠“袭击”人的事件也经常被报道,巴西媒体也报道过吸血蝙蝠伤人的恶性事件。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一些人的恐慌,实际上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它们,而不必要从心理上恐惧它们。
首先,这种蝙蝠仅分布在中南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他地方没有,中国也根本不存在吸血的蝙蝠。其次,这种蝙蝠生活的环境一般是远离人类的,人类不去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去扰动它们,它们极少有伤害人类的。而且吸血蝙蝠在全世界只有三种,而这三种吸血蝙蝠中,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又极为少见,只有吸血蝙蝠这个种类较为常见,目前人类对它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已掌握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吸血蝙蝠唾液里的化学物质正引起人们高度的关注,这种物质的奇特的抗血凝性和镇痛作用对高效医药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价值;此外,它独特、高效的肾功能也是研究代谢过程难得的好材料。我们应该认识到,大自然中种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价值,只有当它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威胁,它们才会反过来去危害我们的牲畜、袭击人类、传染疾病等。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共处,留份天地给这些小小的蝙蝠,和它们维持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关系。
作者简介:唐占辉,男,副教授,主要从事进化生态学研究。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