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 谱

杨云 文/图

在西双版纳美丽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昆虫,乍一看,就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正面看,黄红的脸庞,黑色的胡须,两边是黑白相间的鬓毛,酷似《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也难怪当地的人们把它叫做“关公虫”呢。倒着看,细细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又像是香港电影明星成龙……。这种酷似人脸的小虫子到底是什么呢?
Read more…

发现世界首个“素食”蜘蛛物种

传统观念认为,蜘蛛通过结网捕食各类昆虫,填饱肚子,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

美国研究人员近期在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发现一种“素食”蜘蛛。它“口味清淡”,主食洋槐树叶,偶尔“搭配”少许蚂蚁幼虫作为配菜,成为世界第一种为人们所知的“素食”蜘蛛。

 这种“素食”蜘蛛名为“吉卜林巴希拉”,因纪念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及其著作《森林王子》中的黑豹“巴希拉”而得名,属于新热带跳蛛,体长5毫米至6毫米,栖息在洋槐树上,以洋槐树叶叶端富含蛋白质与脂质的贝尔特体为主要食物来源。

蜘蛛种类繁杂,迄今已发现不下4万种,但先前发现的蜘蛛都以捕食昆虫为生,只有个别种类偶尔会吃些花蜜或花粉,因此“吉卜林巴希拉”跳蛛是世界上第一种“素食”蜘蛛。其中墨西哥地区的跳蛛比较极端,几乎只吃树叶,而哥斯达黎加的跳蛛会搭配吃点蚂蚁幼虫,“均衡”饮食。

“吉卜林巴希拉”跳蛛选择素食可能出于多种原因:一般跳蛛无法结网捕食,只能通过追捕猎物填饱肚子,食物来源不稳定,“但贝尔特体就在洋槐树上,不会随便移动,为它们提供可预测的食物来源”。除此之外,由于洋槐树四季常青,产生的贝尔特体数量可观,因而对“吉卜林巴希拉”跳蛛有极大吸引力。

这一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来源:《当代生物学》)

PNAS:人类战争对地球碳循环的干扰更为严重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相比于农业生产来说,人类战争等极端事件对地球碳循环的干扰更为严重。科学家通过对越南红河三角洲距今约2500年的晚全新世沉积记录、气候、农业发展和“火烧事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火烧事件”的高峰期与农业发展期并不一致。

越南红河三角洲是地球上碳源十分丰富的热带雨林地区,公元450年前,这里大火发生的高峰期很有规律,大概每700年一个周期,每一频发期为100-150年。但公元450年以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个自然规律,使大火高峰期的间隔期缩短为100-200年,大火发生的高峰期均在朝代更替频繁的战乱时期。

研究指出,火攻是古代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方式之一,对亚洲古代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孙子兵法》中,专门有“火攻篇”。这些人为的大火,在作为战争手段的同时,也打破了自然火的规律,干扰着地球上的碳存储和碳循环,从而改变了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影响到气候变化。

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来源:新华网)

卫星照片显示采矿所致亚马逊雨林巨大“伤疤”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EO-1卫星近日拍下了亚马逊雨林地区的一张卫星照片,清晰地显示了巴西一家铁矿矿区对“地球之肺”所造成的破坏。

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EO-1卫星先进大地成像设备7月26日拍摄的。卡拉加斯(Carajás)矿区位于巴西北部巴拉州,是淡水河谷矿业运营的“心脏”。卡拉加斯矿区位于亚马孙雨林中央的区域,出产品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优质矿石。由于卡拉加斯矿区是个露天矿,所以这张卫星照片清晰地显示出该矿的采矿方法。铁矿石被一层层开采,所以矿山逐渐被吞噬,而且好似红色的梯田一般。在2007年,该矿区共出产了近3亿吨铁矿粉。据估计该矿区共储存有180亿吨铁矿粉,而且该矿区不仅富含高品位的铁矿石,也包括铜、锰和金。

尽管矿区所属的淡水河谷公司对矿区周边的热带雨林进行了保护,但是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矿区的北部和东部的森林还是遭到了严重毁坏。采矿后裸露的红褐色地表和亚马逊雨林的墨绿色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宛若千疮百孔的伤疤。(来源:新浪科技)

考古研究称:秘鲁神秘民族纳斯卡人因毁林招致灭亡

  曾为天然防护的Huarango林地被古代纳斯卡人砍倒,逐渐变成农业用地,破坏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也加速纳斯卡人的灭亡。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表示,在秘鲁沙漠中留下奇异“纳斯卡线”( 所谓 “纳斯卡线”是指纳斯卡人利用自然侵蚀在周围空旷的沙漠刻下的图案)的神秘民族——纳斯卡人,因在距今1500年前大肆砍伐森林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纳斯卡人曾经生活在秘鲁南部沿海附近地区,因其打造了可从空中看见的巨型地画而闻名于世。科学家发现,纳斯卡人为了获得农业用地不惜将大片森林砍倒,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代。结果,曾经覆盖于秘鲁沙漠地区的特有树种Huarango逐渐被棉花和玉米等农作物所取代。研究人员表示,Huarango树对沙漠脆弱的生态系统尤为重要,它们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湿度,让纳斯卡人狭窄、易遭破坏的灌溉系统保持原状。Huarango树牢牢扎根于土地中,避免水土流失,抵御侵蚀的破坏。纳斯卡人砍伐了大片森林,最终使沙漠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临界点,因这种天然防御系统的消失而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洪水接踵而至。陆地表面没有了Huarango树的覆盖,当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纳斯卡的灌溉系统完全被泛滥的洪水所淹没,也就是说,整个地区已不再适于农业生产。有证据表明,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纳斯卡人的婴儿死亡率突增,成年人平均寿命下降,农作物歉收,干旱也如期而至。考古学家对纳斯卡人遗迹进行了研究,发现一系列人为诱发的事件令这个民族终遭“报应”,在公元500年左右灭亡。(来源:新浪科技)

存之有道 臭之有理

姜 虹 文/图

谁说所有的花儿都应该像玫瑰一样传情,或像兰花一样卓有风姿,或像茉莉一样馨香四溢,

抑或像火焰花一样热情奔放?偏偏疣柄魔芋就是一个特例,它不会用妖艳的色彩和醉人的芬芳招蜂引蝶,也没有娇小可人的身姿惹人怜爱,甚至有人称它是最丑和最臭的花。
Read more…

胡蜂妈妈筑巢记

陈文有 文/图

胡蜂简介:

胡蜂总科蜾蠃科的一种蜂类(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胡蜂总科 Vespoidea:蜾蠃科 Eumenidae)。这种蜂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
Read more…

拒绝近亲结婚

高江云 范旭丽 /文

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正是西双版纳的雨季,湿润的热带雨林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心叶凹唇姜(Boesenbergia longiflora)也选择在这个季节来进行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繁衍后代。
Read more…

袈裟为什么这样黄?

黄建平 文/图

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西双版纳上千年,至今不衰。今天,行走在西双版纳,依然随处可见到身披金黄色袈裟的佛爷或小和尚。

袈裟为什么都是金黄色呢?
Read more…

走近国内外姜科植物学的权威专家(一)——采访W. John Kress博士

姜虹 /翻译   赵金丽 /采访

采访人物简介:

W. John Kress博士,美国人,国际知名植物学家,曾于1996至2005年任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部主任、美国国家植物标本馆馆长,目前担任ATBC执行主席,在热带植物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姜目植物系统学、植物与传粉动物相互关系与协同进化、植物分子条形码技术、热带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
Read more…